<track id="pvbnn"></track>

      <th id="pvbnn"><track id="pvbnn"></track></th>

      <p id="pvbnn"></p>

      <sub id="pvbnn"><listing id="pvbnn"></listing></sub>
      校企合作網歡迎您
      入庫院校
      1446所
      畢業生
      286553人
      入庫企業
      2886家
      需求崗位
      216291個
      今天是:

      院校合作項目

      當前位置: 首頁 >> 院校合作項目


      校企合作好案例——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項目單位名稱: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發布時間:2020-04-14 | 瀏覽:80709次 ]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是浙江省人民政府首批批準成立的四所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職業院校之一,學校主校區位于中國商業名城、現代化的國際港口城市——寧波。百年來,學校秉承“厚德、進業、明智、篤行”的校訓,堅持“質量立校、服務興校、管理促校、特色強?!钡霓k學思想和“教師為基、學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傳承和發揚百年商貿教育和寧波商幫的優良傳統,逐步形成了“傳承寧波商幫精神,培育現代商幫人才”的辦學特色。學校堅持以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適時調整和優化專業結構,成為了一所“工、商”并重,對接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需求的現代化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被譽為“寧波商幫文化的搖籃”。

      一、校企合作情況介紹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工程中心,即寧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裝飾與智能成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致力于現代精密模具、基于IMD/OMD的模塑制品表面裝飾技術、塑件產品成型過程控制技術、精密模具加工技術、薄膜成型與圖案修正補償技術、金屬杯具成型過程工藝控等領域的產、學、研協同創新。

      中心協同單位包括國家級科研平臺、高職院校、本科院校、企業、政府、行業協會等。其中,高職院校、本科院校和企業形成了學校特色的“校校企”合作模式,本科院校的基礎科研成果可通過高職院校的應用研究將先進技術應用于企業,并實現科研成果轉化、企業經濟效益獲取的雙贏局面。

      (一)合作的主要目標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模具工程中心(寧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裝飾與智能成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協同創新機制作用的主要目標是,打造長三角、寧波市具有特色的集模具研發、設計、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產業基地。以模塑制品表面裝飾技術為核心,在承接基礎研究基礎上,致力于應用技術研究,以該技術為特色,打造全國的模塑制品表面裝飾技術領軍學科與團隊。

      在協同創新模式上,立志于打破傳統產學研“點對點”式的松散合作,構建全產業鏈的緊密協同創新機制;針對地方經濟而言,制造服務化轉型,促進寧波市模塑制品裝飾向綠色環保制造轉型升級,提高寧波市貼膜裝飾模具的層次和競爭力,提升寧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裝飾質量與產業鏈的附加值。

      (二)合作的主要內容

      合作內容包括基礎與應用技術研究、學生培養、技術產業化應用等。其中,基礎與應用技術研究主要是指針對高聚物薄膜成型機理、薄膜形變機理與補償、金屬形變機理與工藝改進、精密模具加工、IMD/OMD技術應用等方面開展的原理性實驗(含數值實驗)、應用型試制和小規模產業化應用等工作。學生培養主要是基于產學研合作平臺,引進本科院校學生培養機制,針對高職院校實際,與行業協會、企業、政府等一同致力于學生培養與培訓。技術產業化應用是指在技術應用于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產學研合作的形式,協助企業技術研發、技術難題攻關、關鍵工藝設計與預研項目開發等工作。上述三部分是既相互獨立、又深入融合的工作,需要同時推進,共同發展。

      (三)科研項目所獲得的成果

      A 薄膜成型機理與技術應用研究

      ①薄膜變形機理的理論突破② 在大尺寸落差產品薄膜成型上取得重大突破③ 產品實驗研究

      B IMD技術在九陽破壁機上的深度開發應用

      該合作項目主要解決如下三個問題:①IMD膜片成形過程的變形控制技術:涉及到模具設計、成形工藝、設備等;②面向表面貼膜裝飾技術的產品設計評價技術:量化評定,幾何形狀可成型性評判;③面向薄膜成型的表面印刷圖案變形設計:圖案幾何形狀的控制。

      C 金屬材料加工工藝發展

      目前豆漿機鋼杯體需求量較大,但傳統意義上的深拉升技術步驟繁多,工序長,損耗高,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產量需求以及成本的負荷。因此中心系統分析影響不銹鋼神拉伸的因素,對不銹鋼的硬化性能和塑性變形能力等參數建立數學模型,結合工藝過程的參數調整,計算機仿真和實驗分析,減少拉伸工序的步驟,實現產能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

      二、校企合作的模式與運行機制

      協同創新中心遵循“開放、集成、高效”的新模式建立起校、地、企三方協同的全方位創新體系,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為科研力量支撐,以企業為產業實踐基地,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建立模塑產業發展科技聯盟,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隊伍建設、招生就業、國際合作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合作與交流,并以制度的形式推出具體舉措,為寧波市模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科技支持和知識貢獻。

      (一)協同機制

      協同中心根據產業的需求,針對模塑制品產業鏈中的關鍵技術問題,開展協同研究,并形成了“核心層、緊密層、服務層、支持層”四個層次的鏈式聯合協同機制。




      模具工程中心<寧波市模塑制品表面裝飾與智能成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組織架構圖

      1.核心層

      以國家家電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浙江工業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臺灣龍華科技大學為協同中心的核心單位,形成協同核心層。國家家電模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浙江工業大學發揮基礎研究的特長,解決關鍵技術攻關中的基礎理論問題;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以發揮應用研究的特長,在模具設計與成型工藝上開展研究,并承擔基礎研究與成果轉化的重要樞紐作用;寧波市華寶塑膠模具有限公司則發揮企業模具和產品生產的特長,重點進行技術轉化應用,并積累生產過程中的第一手技術數據。

      2. 緊密層

      海爾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華寶塑膠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寧波誠德興汽車飾件有限公司、寧波金氏實業有限公司、寧波恒威機械有限公司、寧波博虹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組成了緊密層。模塑制品教育部工程技術中心以注塑成型工藝研究為特長,主要在協同中心承擔注塑成型過程中多維工藝參數的控制研究,臺灣龍華科技大學在注塑模具設計與成型工藝方面協同研究,寧波金氏實業有限公司在家電產品的設計制造過程中將研究成果轉化應用。寧波市博虹機械制造開發有限公司負責高端模具制造過程中數控加工設備、電火花成型設備的研發與制造工藝。

      3.支持層

      寧??h政府、寧波市模具行業協會、寧波市工業設計學會、寧波市汽車零部件產業協會、寧波市家電行業協會構成協同中心的支持層,政府從產業轉型升級反正方面給予政策引導與支持,行業協會對技術研發、推廣應用在行業產業和企業層面上進行支持。

      (二)協同創新中心的組織框架

      中心的組織建設始于成立之初,參考國家、省、市各級協同創新中心組織框架建設,制定如下圖所示組織架構。



      中心組織框架

      (三)已開展的機制體制建設

      (1) 成立了會商委員會,形成重大事項的會商制度

      學校與寧??h政府共同成立了“會商委員會”,在縣校合作以及寧海產學研基地建設的重大事項上,形成了會商制度。

      (2) 形成了產學研基地“共建、共管、共享”的建設模式

      在寧海產學研基地的建設和運作過程中,學校與寧??h政府、寧海模具城與入駐企業,創新了“政府、高校、企業”共建、共管、共享的機制和體制,實現了基地與政府、園區和社區的三方聯動。

      (3) 成立了“教育基金”,保障中心可持續發展

      學校教育基金會是經浙江省民政廳批準,2013年5月8日正式注冊成立的非公募基金會。

      (4) 與行業協會(學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校企合作由點向面拓展

      一直以來,學校除了與寧波市模具行業協會建立緊密合作關系外,還牽頭成立了寧波市自動化學會和寧波市工業設計學會,并成為這兩個學會的理事長單位,促進了學校與行業、產業的交流合作,將校企合作由傳統的與企業點對點合作方式,拓展到行業協會層面,形成了學校與產業的對接。

      (5)成立教授(專家)工作室、技能大師工作室,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四)中心日常管理機制

      學校制定了《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創新中心建設管理辦法》、《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實施細則》等文件,對中心人員的聘用、考核進行了規定,專職研究人員的薪酬待遇與中心建設考核相結合。中心考核采取年度工作考核與總體績效評估相結合的形式,完成年度量化指標的為合格,在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或成功申報上一級協同中心為優秀。中心工作人員年終獎金與中心考核結構掛鉤。

      三、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一)遇到的問題

      1.受限于高職院校教學與科研作用關系現狀,目前進入協同創新中心的校企合作項目僅限于中心自有項目,由于中心人員數量有限,中心自有項目也有限。如何進一步創新體制機制,促使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有興趣、有能力帶項目進入中心從事短期的學習與科學研究,使其在具備教學能力的同時,具有科研能力,成為教學與科研并重的雙師型教師,是中心運行過程遇到的重要問題之一。

      2.協同創新平臺包括了政府、科研單位、本科院校、高職院校、企業等在內的單位與個人,知識產權厘清與保護是重要卻存在難度的點?,F行國家科研政策指出,科研經費經過科研人員智力勞動后產生的成果歸資金資助方所有。但是應用技術的研究需要落地到產品、樣機設備等,企業投入資金研發所生產的樣機與關鍵產品,產權卻不屬于企業,這不利于校企合作的進一步開展。因而校企合作產生的成果,知識產權的分配必須在事先給予限定,目前大量項目產生的科研成果,很難界定產權歸屬。

      (二)擬采取的措施與方法

      1.針對現有科研平臺(協同創新中心與重點實驗室),參考本科院校重點實驗室與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的操作方式,設立“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創新中心開放課題”,供校內主要從事教學工作的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申報。

      通過“兼職研究員”的方式,允許有志于從事科研工作的教師,帶自身的縱橫向項目進入中心開展科研工作,中心在合法、合理的基礎上給予一定量的科研經費支持(需科研人員申請),培育這些科研項目,并將科研成果應用于教學,開設“特色課程”或某些課程的“特色內容”。

      2.針對知識產權厘清與保護,擬采用進一步與合作單位溝通與協調,在協同創新中心框架內,實現知識產權界定與歸屬的提早規劃,避免出現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

      四、校企合作項目亮點

      基于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整合本科院校、企業等形成的“校校企”合作模式,既解決了本科院??茖W基礎研究應用于工程實踐的問題,又解決了高職院校缺乏科研成果應用于工程實踐的困難,同時由本科院校與高職院校合力助推企業技術發展與產品研發,一舉三得所獲得的協同效應可以表述為1+1+1≥3,這是在高職院校產學研協同創新發展過程中有新意的工作。

      基于高職院校協同創新中心,參考本科院校重點實驗室做法,引入開放課題供校內外協同單位申請,既增加了協同單位的科研積極性,又有利于科研成果的工程轉化,同時又可實現優秀青年雙師型教師與企業技術骨干的培養,這是一舉三得的有益工作,是屬于創新性的內容。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已通過協同創新中心開放課題,使專職研究人員深入企業掛職鍛煉,實現了企業技術研發的突破,實現了合作企業在該項目上利潤率增長3%以上的目標。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創新工作中,將協同單位劃分成三個不同的層次便于區分,實現了不同層次企業權利與義務的區別對待,這在國內協同創新產學研聯合中尚鮮見報道。通過三個層次的劃分,使得合作單位之間明確了自身在中心發展中的地位,應該承擔的責任,所能享受的權利,有利于中心組織框架的構建。

      五、校企合作展望

      隨著寧波“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的貫徹執行,制造業的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協同國家技術研究中心、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本科院校、企業,在模塑制品表面裝飾與智能成型技術領域開展深入的創新與創業活動,為產業培養優秀人才,構建與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國家、省級創新平臺,在國內外高職院校樹立產學研合作的新標桿,譜寫新的華麗篇章。

      關于我們

      中國校企協同產學研創新聯盟是由從事校企協同創新的企事業單位、高校和相關機構組建的以企業、院校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型組織,是聯盟成員各方合作共贏的協同創新平臺。


      国产毛片一区二区视频

      <track id="pvbnn"></track>

          <th id="pvbnn"><track id="pvbnn"></track></th>

          <p id="pvbnn"></p>

          <sub id="pvbnn"><listing id="pvbnn"></listing></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