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農林大學 |
[ 項目單位名稱: | 發布時間:2020-04-14 | 瀏覽:74230次 ] |
浙江農林大學位于杭州西郊臨安市,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西端,是浙江省唯一的省屬本科農林類高校,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國家林業局共建高校。學校創建于1958年,時稱天目林學院,1966年更名為浙江林學院,2010年更名為浙江農林大學。經過近60年的建設,學校已發展成為以農林、生物環境學科為特色,涵蓋八大學科門類的多科性大學。設有17個學院(部),52個本科招生專業,在校生3萬余人。學校設有創業管理處,負責學校創業發展規劃、創業政策制定;搭建創業平臺,提供創業服務;無形資產管理,審核科技成果許可轉讓與作價投資;經營性資產管理,對資產經營公司進行監督考核;指導監督現代農林科技園(德清園區)建設和管理。近年來,通過全校的努力,在校企合作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高級經理人”(虹越花卉班) 浙江農林大學與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培養合作協議,共同開展“高級經理人”(虹越花卉班)協同育人項目。通過與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浙江農林大學大學生實訓基地,將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體直營門店引入校園內,基地占地近2000平方米,總投資近200萬元,為學生提供最直接最真實的經營管理實戰訓練平臺。2015年和2016年 “高級經理人”(虹越花卉班)項目分別面向全校招生,兩期共11個專業58位同學加入了本項目。
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
1.一個平臺兩方支撐三條路徑?!耙粋€平臺”是指學校通過與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立浙江農林大學大學生實訓基地,將公司的實體直營門店引入校園內,將門店業務進行分塊,由門店員工直接擔任學生的實踐指導老師,由學生直接參與門店相關業務的學習和訓練,為學生提供最直接最真實的經營管理實戰訓練平臺?!皟煞街巍笔侵感F箅p方深度合作,學校和企業構成了人才培養的兩個支撐點。學校通過制定專門的項目實施方案和人才培養方案,提供通識基礎課教育和跨多學科多專業領域的優質專業課程,為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提供基礎知識和能力支撐。而企業則發揮其實務優勢,對學生進行門店經營管理、營銷策劃、財務分析、電商平臺運作、大型展會、暑期頂崗實習等全方面實踐實訓,鍛煉學生的處理現實問題的動手能力和企業經營管理的實戰能力,為培養交叉復合型人才提供實踐支撐?!叭龡l路徑”主要是指校企雙方師資理論指導、一對一實踐指導、企業項目團隊訓練。
2.培養過程中實現“一二三課堂”聯動。學生通過第一課堂自主選課,除完成本專業所要求的通識必修和專業核心必修課外,其它可以自主選擇包括園藝花卉類、經濟管理類、美學類、藝術類等本班特色選修課程。在此基礎上,學生通過在校內參加企業培訓專題,在校內實訓基地進行實訓等第二課堂的訓練,完成走向工作崗位前的實戰訓練。此外,學生還將通過參加企業舉行的大型展會、產品推廣、社會調研以及暑期頂崗實習等相關社會活動以及參加由企業家和學校專家教授組成的學研團隊深入企業進行專題調查研究等第三課堂,提升自身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對全校一二三產業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全覆蓋。本項目與學校合作的虹越花卉股份有限公司業務涉及園藝花卉植物種植栽培、貯藏加工、相關設備器具設計制造加工、園藝花卉產品營銷等一二三產業,我校一二三產業相關的各專業如園藝花卉專業、林學專業、園林專業、工業設計專業、藝術設計專業、電子商務專業、市場營銷專業、財務管理等相關專業的學生均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項目渠道,深入企業相關領域進行實踐實習和實戰訓練,從而達到我校一二三產業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全覆蓋,這必將促進我校創新創業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成效
經過近兩年的嘗試和探索,學生參與踴躍,學校和企業雙方合作順利,項目已基本形成完善的校企協同育人機制,師資、課程、實習實訓等相關資源條件已比較齊備,項目整體推進順利。已有貴州大學、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湖州師范學院等高校領導專程來??疾鞂W習,并在去年省教育廳的教學巡查中得到專家的高度認可與肯定。同時受到《中國教育在線》、《中國綠色時報》、《青年時報》、《浙江日報》、《浙江教育報》等十多家媒體關注報道。
二、共建校外實踐教育基地 浙江農林大學與浙江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于2015年創建了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校外實踐教育基地。浙江農林大學負責做好教學實習和畢業班實習的組織安排,浙江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為學生實習、實踐等培養環節提供場所、設備等,并挑選優秀人員作為校外導師,指導學生實踐,積極參與學生培養過程。
基地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
基地采取了七項工作長效機制。一是加強制度建設,完善長效運行機制。成立浙江農林大學-浙江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建設小組,同時接受學校、省糧食局等相關部門的業務指導。二是建立實踐教學創新機制。充分利用“課程短期實習+專業學期實習+專業畢業實習”等環節,探討建立多頻次、全程實踐參與式的高效專業實踐教學方式。三是建立校企雙贏機制。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是學校和合作企業雙方共同的財富, 從專業人才培養的需求出發,加大學校、學院在基地建設方面的經費投入,合理降低合作企業的經濟負擔。四是建議反饋機制。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應不斷學習豐富自身,及時收集基地內創新實踐人員提出的意見或建議并根據情況進行改進。五是考核評價機制。根據創新實踐團隊及個人的項目設計開發、基礎設施使用等實踐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同時對實踐育人基地工作人員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價。六是交流合作體制。與其他高校及企業建立并保持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及時收集有關行業及政策信息,不斷引入可用資源,豐富實踐育人基地的服務與資源平臺,完善基地內部體制。七是實踐人才培養機制。高度重視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的學生創新創業工作,以賽事體系激發創新創業意識,以實踐育人組織促進創意交流分享,以培訓體系培養創新創業技能,以實踐基地增長創新實踐經驗,促進了我院大學生的創新實踐工作,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會效應。
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項目成效
基地建設過程中,學校承擔單位農業與食品科學學院每年按時向教務處提交年度工作報告。接受學校教務部門的檢查和監督,保障基地建設水平。主要參與單位浙江省儲備糧管理有限公司每年按時向浙江省糧食局提交年度工作報告。接受浙江省糧食局的檢查和監督,保障基地建設水平。經費主要由企業籌集,學校給予一定支持?;匾延谇捌谶M行了基地實驗室、教學場所、宿舍、食堂等方面的改建和擴建,先后投入經費1440萬元,預期總投入4807萬元,可完成基地的第一期工作。
三、共建聯合實驗室 為了充分發揮雙方各自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產業化推廣等方面的優勢,通過對農村污水、鄉鎮污水、城鎮污水、河道治理開展基礎研究,為我國污水治理提供理論依據和運行參考,經過三年左右的建設,浙江農林大學與浙江雙良商達環保有限公司共同協作,建設“浙江農林大學—雙良商達”聯合實驗室。
實驗室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
學校提供聯合實驗室辦公和研發所需200 平方米室內場地、300平方米室外場地;在人員力量、儀器設備、科研平臺等方面為聯合實驗室的建設提供啟動及發展保障。雙良商達向學校一次性捐贈50萬元聯合實驗室專向建設經費;協議期內每年向農林大學提供1萬元獎學金;不定期委托農林大學科研課題;提供農林大學學生實訓、實習、見習便利條件等方式推動聯合實驗室的建設和發展。聯合實驗室可申報和承接國家、省市區科技計劃項目,爭取一定的工作經費??赏ㄟ^對外開展信息服務、工程設計和承包、成果轉讓、人才培訓等社會化服務工作,按市場經濟規律獲取相應的服務經費。
設立專門的聯系渠道,學校委托姚芳老師作為具體聯系人,雙良商達委托崔明虎作為具體聯系人,聯系責任明確到人。
校企合作創新點
根據單位特點,充分發揮學校、企業、主管部門的技術人才、資金資源、組織管理優勢,達到優勢互補。以項目為紐帶,通過簽訂多方共同開發合作協議,實現利益共享、責任同當,形成緊密聯系的共同體。在項目合作方面,學校重點追求知識、技術傳播推廣和專業人才培養,要樂于把更好的技術分享給企業,把更多的利益讓利給企業。
四、共建產學研校企合作基地 為達成校企合作共同建設產學研基地,吸引企業資金參與人才培養,開展合作培養畜牧獸醫事業創新創業人才的實踐主要合作目標,浙江農林大學與浙江青蓮食品有限公司、浙江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臨安卡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產學研校企合作基地,具體內容有:
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向浙江農林大學無償捐贈人民幣陸萬元,設立青蓮獎學金。鼓勵動物科技學院學生刻苦學習、全面發展,成為動物科學、動物醫學相關專業的優秀人才,立志服務于畜牧獸醫事業。企業聘任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擔任企業顧問和項目總負責人,依托企業成功申請了浙江省科技廳重大項目(合同經費1500萬元);校企合作獲得了浙江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浙江農林大學設立惠嘉獎學金,向浙江農林大學捐贈人民幣拾伍萬元,用于資助學校建設“惠嘉產學研基地”。企業聘任我校教授擔任其控股公司法人代表,并成功申報了浙江人創業千人計劃;臨安卡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向浙江農林大學捐贈壹佰萬元,用于資助學校建設“動物科技學院創業實驗室”工程項目。
校企合作基地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
學校與浙江青蓮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惠嘉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獎學金捐贈的方式推進項目合作,與臨安卡爾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聯合實驗室為紐帶開展校企合作。雙方互相聘請對方人員擔任創業導師或顧問,聯合開展人才培養、培訓、科技攻關、繼續教育或校企雙方共同認可的合作活動。 浙江農林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積極探索多種校企合作的途徑,逐漸形成了“學科專業群與地方企業群校企合作”的“群對群”合作模式,即以學科的專業群面對相關的企業集群開展產學研合作。在該模式下,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協同合作,將產學研合作介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2013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以畜牧和獸醫學科為主體,構成學科專業群,與浙江青蓮食品有限公司和浙江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集群聯合形成教育聯盟,共建“動科類人才孵化基地”。這種“集群協同”的合作模式,搭建了高校與企業互利共贏的協作平臺,探索和完善了校企互利、相互滲透的長效合作平臺。
|